纳吉不可躲的抉择:极右或中间?
![]() | 白云山 2011年5月5日 傍晚 7点33分 |

今天,极右派的跋扈气焰冲天,把一个马来西亚熏烤得天昏地暗。纳吉贵为首相,贵为 “一个马来西亚”中庸治国理念提倡者、推动者,竟对这群公然捣毁其 “理念”的“破坏王”袖手旁观,实属荒谬。
假如纳吉不是具有“理念喜欢被人破坏”的特殊嗜好,那么上述理念只不过是虚假理念,否则应当竭尽所能捍卫其理念。因此,作为混淆的选民,我们有必要要求纳吉公告其政治取向——偏向极右,抑或靠向中间?
纳吉不能继续躲在“一个马来西亚”的龟壳里自欺欺人,蒙混过去 。如果他偏向极右,就不要再到处推销象征中庸的“一个马来西亚”,就像卖的是葡萄酒,就别说那是葡萄汁,否则就是欺骗。
如果纳吉偏向中间,那么就必须站在极右份子,包括副手慕尤丁、恩师马哈迪、土权组织的对立面,至少说服他们放弃极右立场,尤其是规劝副手慕尤丁以马来西亚人优先,而非马来人优先,否则有违 “以民为本”(rakyat didahulukan)的“一个马来西亚”精神。
同时,纳吉如果真的拥护中间路线,那么应当对屡屡发表仇视华裔和非马来人言论的极右团体土权组织和极右报章《马来西亚前锋报》,予以谴责,并警告对方勿破坏其宣扬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
迄今为止,纳吉对极右势力的崛起和胡作妄为保持优雅的沉默(elegant silence)。如果他想要继续当“一个马来西亚”的首相,重获人民,尤其是非马来人的支持,就必须打破缄默,与极右集团决裂——极右或中间,两者选一。
至于马华,虽然表面上与极右势力针锋相对,彼此暗渡陈仓、默契十足,马华议员和领袖曾经与土权组织同台示威就是最佳佐证。明知华社厌恶极右团体,却与之相亲,马华勿怪华社唾弃自己。
马华亲近极右团体,后者不以礼相待,反而不时羞辱马华,但马华依旧逆来顺受。最近,土权组织变本加厉,直捣马华总部示威,力挺《前锋报》的“一个土著论”。
对于土权的挑衅和羞辱,马华继续忍辱偷生扮演文告政党的角色。所谓的高调问政就是文告问政,发发文告,聊以自慰。马华作为一个号称拥有百万党员的全球第三大华人政党,虽在朝54年,面对一个仅成立3年的小组织的无理取闹,竟无力还击,任其欺凌,实为耻辱。
正是马华的懦弱,迫使华裔陆续离弃。“知耻近乎勇”,马华若要绝地反击成功,此时就必须鼓起勇气向极右集团宣战,但不是文告战,而是以行动展示马华对极右路线的厌恶,对实现“一个马来西亚”平等理念的热诚——极右或中间,两者选一。
如果纳吉和马华无法以强硬姿态对付极右集团,无力捍卫自身倡导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那么就别奢望华社支持,别怪罪华社不支持。
为了实现平权的愿景,华社连“恐回症”(islamophobia)都能克服,投票支持回教党,所以“种族两线制”并不存在。当下逐渐成形的是“极右/中间两线制”,而大部份华裔选民和城市选民都是中间路线的拥护者。
鉴此,纳吉和马华必须在极右和中间路线之间做出抉择,不然将面对政权倾覆之虞,这是华裔选民给你们的最后通牒。
后记:
2007 年11月9日的巫统代表大会上,前首相阿都拉警告准备参与“浄选盟大集会”(Bersih Rally)的人民说:“Saya pantang dicabar”(我忌讳被挑战)。结果两天后,万人涌上街头展示rakyat pantang dicabar的力量,间接催生了来年的308政治海啸,进而结束阿都拉庸庸碌碌的政治生涯。
纳吉没有吸取历史 教训,以威胁口吻警告华社,这或许是他自断江山的伏笔。人民和从政者应以电影 《V for Vendetta》的一句对白奉为圭皋:人民不该畏惧政府,应是政府畏惧人民 (Peopl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their governments. Government should afraid of their people)。
http://malaysiakini.com/letters/16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