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我不知道,也不明白

林明華‧我不知道,也不明白

有一些事,你不認為有何不妥,但它偏偏引起爭議,挑動情緒。

最近,類似的例子,多不勝舉。

檳州政府設立多種語文路牌的計劃引發風波,是其一。

劉秀梅受委為雪州經濟發展局代總經理被非議,乃其二。

還有很多很多,故此略過。

先談路牌問題。

記得小時候,國內街道上出現包括中文在內的多種語文路牌,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習以為常,沒有

人會認為不妥。

但不知何時開始,路牌也“敏感”起來。因為“敏感”,中文字消失了,從此無影無蹤。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張我在一個月前拍攝的相片。

很多朋友和同事都看過這張相片,有人看不出所以然來,便問我為甚麼要拍下這張相片。

說真的,這張相片,的確不精彩,角度不好,構圖也不美,打直看,只看到一根冷冰冰的電燈柱,和柱上懸掛著的幾個牌子。

我的焦點,不是燈柱,而是燈柱上的路牌。

燈柱上懸掛了4個路牌,由上而下,分別寫著:5 ST NW,西北區 五街,ST NW H,西北區 H街。

對了,焦點就是:其中兩個路牌,寫的是中文。

這張相片,拍攝地點是美國華盛頓的中國城。不是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茨廠街。

為甚麼是美國,而不是馬來西亞?

這是我由此而生的一個疑問。

因此,我特意拍下了這張相片,希望朋友們能看圖反思。

我不知道,也不明白,為何在馬來亞大學文學及社會科學系教授拿督再納克林眼中,路牌使用多種語文,竟然是違反大馬憲法精神,且應在煽動法令下受到對付的滔天大罪。

顯然,種族、語文問題,仍然是馬來西亞揮之不去的幽靈,無時無刻在對著我們張牙舞爪。

劉秀梅在創立了44年的雪發展局累積了33年的工作經驗,並擔任了11年的副總經理,然而,她受委為雪發展局代總經理(請注意,‘代’而已哦!),不只受到前雪州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基爾的反對,也受到回教黨雪州行政議員拿督哈山阿里的非議。

悲哀的是,劉秀梅的受委之所以被質疑,不是因為她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不足,而是僅僅因為她是非土著,用基爾堂而皇哉的理由是,“已引起馬來人的不滿”。

可怕的是,由血統而非能力決定一個人的升遷,居然已養成了一種“理直氣壯”的習慣A甚至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

檳州的路牌風波也好,雪州的發展局代總經理之爭也好,竟然還有人搬出“法律條文”和“國家政策”來為自己的論點“背書”,孰不知,時代在變,萬物在變,法律和政策怎能一成不變?

事實上,法律和政策都無法預知未來,因此,再完美的法律和政策,也必須因時制宜,不時檢討,不時修訂,使之更趨完善,才能更加符合時代和人民的需求。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林明華‧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2008.10.30
http://opinions.sinchew-i.com/taxonomy/term/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