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阵体系改革的旧酒新瓶
有道是历史是人类的借镜,从历史可以吸取教训,令我们本身更强大。可惜的是这个金科玉律并没有被政治人物彻底的了解和掌握。
国阵这次由巫统副主席希山慕丁统领的修改章程小组已经放话出来,会简化程序,让倾向国阵的个人、政党和非政府组织更容易纳入国阵的体系当中。当然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308和选票。这种变相的扩张,和513过后联盟过渡为国阵的模式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老子未竟之工,由儿子来完成。
这一次扩张的目标,主要是架空成员党原本就所剩不多的影响力,把它转移到巫统,并通过新吸纳的尾巴组织来争取308时所失去的选票。目标应该是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人民力量党,甚至之前纳吉大力拉拢的华总、商联会等华团组织。这是一石二鸟之计。通过拉拢这些非政府组织,可以避免他们在外和国阵抬杠,也可以争取更多的选票(实质效果有待观察)。诸如PERKASA这种激进的组织,既可以在国阵框架内控制他们的意识形态,在必要时,更可以让他们打前锋,在各种议题上让他们做第一线打手。
至于华团等,这也是一种消音策略,更是高明的分拆手段。想一想如果几个主要华团成为亲国阵的臂膀,或者被国阵委任出任主要官职(如;内阁部长),那么这肯定是华裔非政府组织严重分裂的开始。原本就关系和作风都不太相符的董教总、商联会、华总等以后更加不可能合作。想当年80年代华小高职事件时华团都同仇敌忾的精诚合作将绝种了。
所谓的非政府组织,成为国阵的臂膀后,就变成党不党,团不团,简直里外不是人,并且将丧失社会公信力,党团组织加入国阵之前,真的要三思啊。
一 个以联盟为名,但是行集权政党之实的执政联盟,在加入更多的政党和非政府组织,或者是直接招收党员过后,依然没有改变巫统一党独大,增进民主的现象。其因 在于这个“政党”并没有举行选举,也没有任何管道让党员(盟党的党员,或者是直属党员)来决定他们的领导人。有的只是肯定由巫统担任主席、署理主席、总秘 书和总财政的架构,和美其名协商的最高理事会会议,以及行分而治之的国阵精神 。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何谓国阵精神 , 那就是各成员党(或者相关组织)依然只能协调(负责也说不上,因为没有实权)相关族群的事务,并由巫统拍板,做最后的决定!在扩大并招收新成员后,现有的 成员党的力量会被更严重的分薄。无论是一党(组织)一票投票决定,或者在会议上讨论,都显得人丁单薄,形势的天枰不免更严重的倾斜。
如果我们说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大学、公会、团体、军队等都设有党委组织以便可以置控制权于党委书记之下,那国阵在纳入非政府组织等过后,肯定比共产党更胜一筹。中共还说每十年会彻底更换中国权力核心领导人 – 中共政治局常委,国阵的领导人一不好就是终身制的。由此可见,国阵比共产党更伟大,更独裁!
国阵成员党没有在历史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咎由自取,没得怨天,不能赖人。前路如何,就留四个字 – 好自为之!
http://www.malaysianmirror.com/cn/homedetail/45-2009-08-03-04-46-20/6191-2010-02-25-06-08-58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国阵成员党的紧箍咒


文:黄子豪
这 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在国阵的制度里,成员党先天性已经注定成为附庸或更贴切的形容 – 尾巴党,只能摇尾乞怜。这是人为的问题,也是制度的弊病。一般上联盟组成的政府,称之为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联合政府的出现通常是因为单一政党无法取得过半议席,而必须和其他政党结盟组阁。这种情形之下,联合内阁代表的是各方(或者各族 群、各阶层)的利益。所推行的政策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各盟党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的议席显得举足轻重,而拥有充足的谈判筹码。
国 阵组成的多党政府则和联合政府概念完全相反。经过了五十年的演变,国阵已经由巫统彻底的主导。可笑的是,这并不是巫统的政治人物有过人的政治手腕,而是成 员党本身的问题。成员党中的马华是一个不能在华裔居多的选区胜选的华基政党,国大党标榜着维护印度人的利益,但是现实生活中这些印裔领袖任由印度人自生自 灭,自己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种族政党本身不能赢得本身族群的选票,这绝对是致命伤。所以巫统让给他们、马来人居多的混合选区就变成了救命的稻草。可以想 象这些丧失了本身核心价值的政党一旦离开巫统,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小 党在联合政府最有力的武器,本来就是在政策不符合本身所代表的利益时进行倒阁或退出联合政府,这样就必须重选。最近,荷兰的联合政府,就因为由于未能就是 否延长荷兰军队驻阿富汗期限达成一致,工党因此退出联合政府,造成联合政府垮台。但国阵的小党连议席都必须等待人家施舍时,政党本身还有多大的能力来议政 呢?更遑论退出联盟。联合政府的本质也就丧失了。
到最后巫统一党独大,独自垄断政经大权。至于是巫统的霸权造成成员党的疲弱还是倒反呢?反正不太重要,这已经是先有鸡还是鸡蛋的问题,
从 体制的角度来探讨,国阵是一个拥有超过十个政党的联盟,但是操作方式和一个政党没有分别。原因就是国阵以联盟之名,行集权政党之实。国阵拥有本身的最高理 事会作为最高机制处理联盟事务。但是这个最高理事会的主席、署理主席、总秘书和总财政都由巫统垄断。各党之间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这和一般上联盟的最高理事 会高职或秘书处是轮任或推选出来有很大的分别。这是国阵成员党的紧箍咒 – 既不能离开联盟,也没有门路爬到国阵内的高职,变成有义务,没权利,变相的附庸。
如果未来国阵成员党依然想要立足,就必须趁这个机会,争取回本身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改变现有的困境。时间并不会等待迟钝的从政者。改变与否,就争这次了。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0/02/24/28.html
http://thooi.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4.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