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丁賢‧巴勒斯坦局中有局
本國各大政黨青年組織,由青年才俊凱里率領,並且獲得警方充份保護之下,示威遊行到巴勒斯坦大使館,抗議以色列轟炸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區。
本來是仁風義舉,精神可嘉,不過,卻鬧出了“示威中的示威”,把眾青年領袖嚇得又愣又呆;原來,巴勒斯坦問題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而是戲中有戲。
話說,一行200餘人的遊行隊伍,裡頭摻雜了許多中東和非洲來馬學生,包括巴勒斯坦學生,浩浩蕩蕩來到大使館;按照常理,巴勒斯坦大使先生應該感激涕零,熱烈歡迎才是。
然而,大使先生看到遊行隊伍中的同胞學生手中,竟然手持哈馬斯領袖──包括幾年前被炸死的雅辛的肖像,頓時臉色一變,勃然大怒,脫口怒罵遊行隊伍的成員,而不是大聲譴責以色列。
學生們也不甘示弱,以阿拉伯語回罵,場面大亂;於是,一場反以色列的示威,變成巴勒斯坦問題的內部批鬥大會,尷尬收場。
不明究理者,大概摸不著頭腦,大敵當前,應該是同仇敵愾,怎麼會搞出個窩裡鬥?
其實,這種內鬥的場面,只是巴勒斯坦問題的縮影。
巴勒斯坦目前有兩股力量,一是巴解組織法塔赫派,一是哈馬斯組織。法塔赫派由主和的總統阿巴斯領導,哈馬斯則由強硬主戰派領導。
法塔赫派主要控制西岸地區,哈馬斯則控制了加沙地區。兩股力量為了爭奪巴勒斯坦控制權,公開交戰,已經水火不容。
以色列此次轟炸加沙地區,有4重目的。一來是要報復哈馬斯近來不斷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炮;二來是要削弱哈馬斯武裝力量;三是間接支持法塔赫重新控制加沙;四是以色列政府要為國內選舉造勢。
總的說來,以色列的明確目標就是哈馬斯,而不是巴勒斯坦,更不是法塔赫。
如果能夠重擊哈馬斯,則以色列能夠避免哈馬斯的攻擊,也可以削弱巴勒斯坦的主戰力量,而能夠和法塔赫推進和平進程。
所以,對於以色列的攻擊,連阿巴斯政府也沒有強烈的反應,可能還暗自竊喜。
老大哥美國還是支持以色列。奧巴馬說:“如果有人不斷把火箭射到我的屋子,而我的兩個女兒正在屋裡睡覺,我會儘一切力量,阻止這種行動;我認為以色列就在這麼做。”
阿拉伯國家表面上譴責以色列,然而都是說了就算,沒有實際的支持行動;原因是它們也希望哈馬斯力量被削弱,讓法塔赫主導巴勒斯坦。
只有支持哈馬斯的伊朗和敘利亞,反應較為劇烈,但是,它們也不敢造次。
當然,以色列的行動太過劇烈,傷害巴勒斯坦平民,站在人道立場,也應該譴責。
巴勒斯坦問題太過複雜,涉及不同層面的利益。參與吉隆坡示威的政黨青年領袖,看到巴勒斯坦同胞之間的口舌之戰,也實實在在的上了一堂國際政治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