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6日星期五

为救经济,霹苏丹应解散议会

为救经济,霹苏丹应解散议会

■日期/Feb 05, 2009
■作者/黄进发专栏
http://merdekareview.com/news.php?n=8689


【匈奴未灭/黄进发专栏】就算没有内忧,牛年本来前景就不看好。马来西亚的政治与经济稳定,现在更系于霹雳州的政局发展。

民联州政府在失去四位州议员后,已经实质倒台了。在波打州议员纳沙鲁丁回流之后,国阵现在掌握28席,与民联平分秋色,但是却得到三位在两天内脱离民联的“独立议员”支持。然而,要说州政权是国阵囊中之物,却是言之过早。

苏丹让国阵组织新州政府,只是霹雳政治危机的三个可能性发展之一。苏丹的第二个选择是按照《马来西亚局内人》(Malaysian Insider)的猜测,指示国阵与民联组织联合政府;然而,这两个选择的先决条件是在野党必须在议会内提出与通过不信任投票。

苏丹的第三个选择,也是最民主的选项,是御准州务大臣尼查解散州议会的要求,以便重新举行州选举。届时,新政府可能是民联、国阵,也可能因为出现各党都不过半的形势,最终出现大联合政府。

然而,选举与否的影响,不止于民主,更及于经济。在当前出现全球性衰退的时候,霹雳州与马来西亚全国都必须追求最适度的政治与经济稳定。

第一选项:国阵新政府

如果国阵真的如传言所谓将组织新政府,霹雳州的政治危机肯定只会恶化。拥有28席的民联,肯定会千方百计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拉拢更多国阵议员。波打议员回朝,说明议员像货物般可以一再转手。如果有一天,脱离民联的那四个议员倦鸟知返,也不足为奇。

然而,我们必须问:霹雳州一年内要换多少个政府?而如果州政权一再更替,它怎能在经济风暴中领航?

当然,巫统也可能争取更多民联议员跳槽,以便巩固本身政权。1994年,安华领军的沙巴巫统就通过一波又一波的跳槽,把沙巴团结党的25席减至5席,让州政权易手。由于巫统在联邦势力稳如泰山,对沙巴州又志在必得,卡达山人精英与民众都无心抗争。

2009 年的霹雳不同于1994年的沙巴之处,正在于巫统继续执政不是必然,因此,反抗巫统并不是精卫填海的徒劳。从许月凤被标签为“华社公敌”、“汉奸”的民情 来判断,任何民联议员跳槽国阵至少就非马来人选民的市场而言是政治自杀。因此,巫统就算能够成立政府,也很可能是一个30个马来人、两个华人组成的巫统政 府,肯定不利于执政非马来人人口近半的霹雳州。

允许国阵走后门成立新政府的真正危险是,霹雳州的跳槽瘟疫将传染到隔邻的吉打与雪兰莪州;这两州分别只要有四和九个民联议员倒戈,就会变天。

巫统会不食髓知味,乘胜追击吗?安华又有可能坐以待毙吗?

从这个角度去看,霹雳苏丹不只是在为霹雳州作决定,也间接在决定吉雪两州能不能有政治稳定。如果人口众多的霹雳州、经济重镇的雪兰莪州都卷入无穷无尽的政治角力,马来西亚的经济有可能不受影响吗?霹雳州的决定最终影响的其实是整个马来西亚。

第二选项:大联合政府

相较之下,国阵与民联组织联合政府的危害较小。因为不能全盘胜利,国阵在吉打与雪兰莪制造类似“议会政变”的诱因会稍减,而民联支持者也比较可能不选择全面抗争。

然而,霹雳州本身将在经济发展上付出沉重代价。首先,朝野两个阵营必然为州行政议会的职位分配—尤其是利益重大的土地与工业等职务--争论不休。其二,双方恨彼此入骨,已不可能有君子作风,因此岂止将同床异梦,更肯定会在行政上互抽后腿。

这样内斗不休的政府,即使在承平时期也是国家不能承受之重,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经济冬季?

第三选项:解散议会

解散议会是唯一符合经济利益的选项。为什么?当政府因为多数议席太小而倒台,重新举行的选举几乎肯定会逼使选民作出比较集中的选择。

1974年2月,英国选举产生了没有任何一党过半的“悬空国会”,最后由工党组织少数政府。同年10月,工党解散国会寻求委托,尽管只是取得微差多数,但这个政府继续执政了四年半,不再面对提前倒台的威胁。

在沙巴,沙巴团结党在1985年只赢得微差的25席,而主要对手沙统和人民党则取得22席。当沙巴在14个月后重新选举时,沙巴团结党取得了34席的稳定多数。

选择解散议会因此消解了更多跳槽的诱因。对于民意基础强盛的政党而言,它可以不必通过跳槽取得政权。对于民意基础衰弱的政党而言,即使成功诱发跳槽也不可能赢获政权。因此,各方只有回归民主政党政治的常规,经济也自然能够减低冲击与不安。

事实上,如果君主在政府面对倒阁时解散议会成了常规惯例,森美兰和中央的变天传闻很可能消失了,至少安华必须在确定民联准备面对选举前不敢轻举妄动。

去年3月8日以来,许多人对君主立宪怀抱重大希望。霹雳苏丹此次作出的决定,不但影响民主,更影响经济,也到头来可能影响公众对君主立宪制的拥戴。我们只能期盼英明的霹雳王室,将不负众望,成为国家拼经济时的宪政护法。

黄进发是政治学者、澳洲莫纳斯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讲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