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先生,我还在意政治!
【林宏祥专栏/荒城手记】数个商会、乡团、华堂,以及公会(政党)的大佬,开口就代表“华社”发言,有时候是件很可怕的事。 本来商会谈生意、华团论教育、政党评政治,只要观点与时俱进,且反映社群的普遍想法,并具备前瞻的眼光,那可是理想的组合。然而,倘若三造之间有者“不务正业”、有人“欲言又止”、有方“老调重弹”,结果则不堪设想。 这个“不幸”发生在6月27日“庆贺纳吉荣任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晚宴”上。纳吉致词时说,自己深知“华社心底在意的四、五件事”--教育、经济、宗教以及治安;更承诺政府将在日后关注上述事项。 这个在早前一项民调中支持率不过半的首相有信心,只要妥善处理以上课题,国阵政府将赢回华社的支持。 教育商业治安等旧问题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长林玉唐、中华工商联合会总会长钟廷森,以及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主席孔庆庶在教育、商业领域的建言,尽管甚无新意,却也反映了多年来堆积的“老问题”。对许多人而言,这些“大佬”敢当正副首相面前公开提及上述课题,如林玉唐直言希望恢复以母语教授数理科目,纯属难得的“告别(预告?)之作”。 ![]() 拨款建华校、用母语教授数理科、简化生意程序、废除固打制,从而开放商业领域等,本是各领域“专业”、“效率”的问题。资源分配若是为了扶助弱势,就界定城乡的阶级,找出方案缩小贫富悬殊;教育文化若是为了体现多元,就依据社区、民众需求,传播发展…… 倘若政治工作者、商人与公民社会达致共识,认同我们身处的社会现阶段仍抛不开历史留下的“种族”包袱,例如人口占多、经济居次的马来族群对“开放”深感不安,就坐下来思考,如何在“扶助马来族群”与“提升竞争力”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文化上建立马来民族的自信,从而不担心自己会在全球化的百花齐放里载沉载浮,甚至消失在世界上? 解开“种族”的观念枷锁,这个国家、这个社会需要思考更大的共同问题:私营化要渗透到哪个领域?会不会侵蚀人民的教育、医药、能源基本权利?工人的权益如何受到社会安全网的保障?教育除了技术培训,如何在精神上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历史要如何还原真相,持平定论先贤功过?社会要如何滋润文化的土壤,宗教价值要如何与普世的公正、平等、自由接轨? 政治:决定如何生活 半个世纪以来,这些问题就在“种族”与“宗教”的幌子下,成为巫统过敏的“神经线”。纳吉昨晚笑言“华巫裔在固打制里联手欺诈”(俗称:阿里巴巴),并坦承“固打制不会把我们带到哪里”;甚至直言“华裔不反对政府扶助巫裔,只是要求更公平的政策”、“我们都要看到自己(各族)的孩子成功”...... 聆听过安华“马来人的孩子是我的孩子、华人的孩子是我的孩子、印度人的孩子是我的孩子……”动人演说的出席者与新闻从业员,大概都会会心一笑--纳吉不过是吸吮“安华的旧口水”,给华社润喉。倘若巫统/国阵在“308”前这么说,海啸应该不会冲破三分之二的底线。 只是,“政治权利”保障“族群权益”本无可厚非,唯“政治”还必须超越族群的教育、经济与宗教权利。对于我这个也是“黄皮肤”的华裔,如果保障经济、教育、宗教权利的代价是“逃离政治”,我手中的一票,依然不会回到国阵的怀抱。 民主:参与问政的权利 换句话说,“一个懂得最少的政府”概念下,当权者不该只是满足于释放“终极的成果(糖果)”,例如七月初极可能废除的数理教学英化政策、拨款增建20所华小、承认中国大学文凭(间接承认用独中统考文凭深造的留华生),而是人民如何在决策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参与权。 ![]() 如果当年政府愿意放缓脚步,没有动辄祭出恶法,要挟对付异己,一代孩子就享有学习语文数理科的欢乐、十个孩子的年轻生命继续茁壮成长、女营员的笑脸俨如灿烂的阳光…… 是的。“308政治海啸”里,藏着这么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也许不是来自“庆贺纳吉荣任第六任首相晚宴”的联办单位,却来自更壮观的各族群新生代。这股新势力在意的是人民有没有穿黑衣集会的权利、上街免于被警棍、水炮、催泪弹扫射的暴力;我们在意的是司法能否独立操作、体现公正;我们在意的是便衣警察如何可以闯入霹雳州议会,把合法的议长粗暴地扯出议会…… 这股进步的势力将举剑恫言切勿质疑新经济政策的青年团长视为小丑,这股势力将厚颜无耻强奸民意才来拼经济的青年署理总团长视为败类;这股势力将无理扣留律师的警区主任视为侵犯人权的草莽;这股势力将援引《1960年内安法令》扣留人的政府视为没有文明的恶霸…… 曲未终,人已散 昨夜的“糖果”散落到逾千名的出席者群中,引来阵阵掌声--也许是“认同”,也许是“礼貌”--也许,没有也许。那些新任巫统主席无法解读的群众,已经用“脚”表达了意愿--哪怕是曲未终人已散的吃客,抑或一开始就拒绝踏入布城国际会展中心者。 距离上任“100天蜜月期”只剩两周。这两个多月来,纳吉蜜涩自知,而社会的新兴势力,将会为了未来的蜜月,继续当一个政治的动物。 ·林宏祥是自由撰稿人。 |
读者来函 [1] |
安得纳吉千万岁,大庇天下华裔俱欢颜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