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为后308族群政治把脉系列(二)

马来政治三分天下前所未有
眼睛月亮竞合最终旧瓶新酒?

■日期/Nov 12, 2008 ■时间/12:05:41 pm
■新闻/家国风云 ■作者/本刊特约黄进发

为后308族群政治把脉系列(二)

http://merdekareview.com/news.php?n=8086


【本刊特约黄进发撰述】雪兰莪州发展机构(PKNS)总经理一职能否由非回教徒担任的争议,让许多支持民联的选民大失所望,甚至由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如梦初醒的愤慨。从政治伦理与国家发展去看,回教党鲜廉寡耻地把大选时其党员与非回教徒支持者穿在身上的口号“全民回教党”(PAS for all)一声不响吞进肚子里,而公正党也不能够择善固执,都应该受到批判。然而,是不是要因此达到“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政治虚无主义?我认为大可不必,我们的当务之急其实是增加对马来政治的理解,并且善用三党对立的形势,以便在民主转型进程中知道如何催化、因应改变。

首 先应该阐明的是,回教党之所以在雪兰莪(州营机构高职)、吉打(房屋的土著配额从三成增至五成)走偏锋扮土著英雄,不意味着民联出现破局现象。行动党和回 教党同床异梦是事实,但是,马华公会、民政、马来西亚印度国大党与巫统之间何尝不是同床异梦。决定这两个权宜婚姻的,是利害,不是道义。不管是国阵还是民 联,继续/即将执政的机会越高,脱离联盟的代价就越大,而党员与支持者就越愿意包容友党或者作出一定让步。因此,只要安华还继续是影子首相,民联就还能够 维持下去,至少到下一届大选。

马来政治一山未曾容三虎

回教党今天在民联内的真正竞争对手不是行动党,而是公正党。要理解两党的竞合关系,我们必须先理解:马来政治三党鼎力是半个世纪来前所未有之变局。其深层意义,其实远大于国阵在近四十年后第一次失去国会三份二多数、或者破天荒失去五州政权。假如308政治海啸的结果是公正党或回教党其中一党独得半数议席(41)或更多,另一党只剩下13席或更少,这便是1999年的形势;较小者形势比人强便只能配合较大的,甚至最后出现合并的需要。

然而,半岛马来政治的现有议席分布是巫统65、公正党31、回教党(包括“青蛙”依布拉欣阿里)23席,或者说是朝一野二,而朝野近乎势均力敌(国阵55%,民联45%)。除了19741978年回教党加盟国阵期间,到1990年大选为止,马来人朝野势力都是巫统、回教党各自称雄,5060年代的国家党、人民党其实都成不了气候,70年代后国会更无其他马来在野党。

19901995年两届大选,虽然出现巫统在朝、四六精神党与回教党在野的三党形势,但是半岛巫统与两个马来在野党的议席的议席比例分别是82%18%86%14%,远远不足以动摇巫统政权。而参选两届却未能取巫统而代之的四六精神党迅速消失。1999年替阵虽然拿下32马来议席的辉煌成绩,然而,朝野的半岛马来议席比例也只是66%34%,更重要的是,回教党、公正党主从之势非常明显。如果2008年公正党继续没有起色,而安华愿意领导在野联盟,两党合并几乎无可避免。

308后朝野都尝试刮起跳槽之风,无非都是不看好三党鼎力的情况能够持久。马来政治变成一个“音乐椅”游戏,三个玩家两张椅子,大家都担心音乐停下来时变成没有椅子坐的输家。朝野三党的算计,就是决定应该结合谁是次要对手来打击主要对手。

回教党的精神分裂

这三党中,巫统与公正党是天敌,一个看起来像明日之星,另一个似乎是日薄西山,两者都自动要争取回教党支持来打击对方。回教党却不知该如何取舍,因而陷入精神分裂状态之中。选后巫统—回教党会谈的变化,其实就是党内在“联公灭巫”与“联巫自保”两条路线摇摆之间的结果。

曾经在19741978年 加盟国阵期间吃过巫统苦头的聂阿兹等吉兰丹元老和以(副主席)胡桑、(总秘书)卡玛鲁丁嘉化、(智囊团主任)朱基菲里阿末等为首的大部分专业人士派,主张 先与公正党合作,在巫统最衰弱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日后才与公正党竞争。另一边是斯人独憔悴未能赢得州政权的慕斯达法等登嘉楼元老,以及(署理主席)纳沙 鲁丁、(雪州行政议员)哈山阿里等少数少壮派,则担心回教党在公正党的多元族群政治风潮下会逐步走向衰败,倾向于与巫统合作,先压制多元势力,日后再与巫 统斗争。主席哈迪阿旺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是显然颇为后者策略所动。

在论述上,两派大致能够分别以2001年强调“回教国”目标与2008年大选宣言中呼之欲出的“福利国”理念作为代表。在选举定位上,回教党其实也出现多元化的局面,亲民联派系当中有不少人其实积极开拓非回教徒票源,包括走入天主教堂的(瓜雪议员)朱基菲里和(莎亚南议员)卡立沙末。最值得注意的是,回教党全党得票率最高(68%)的国会议员竟然是来自非回教徒占52%的哥打拉惹区(巴生隔邻)的西蒂玛丽安。

在 三党之一出局或者马来政治精英接受三党长期共存之前,哈山阿里之流的马来民粹主义言论大概会不时出现,以便同时与巫统和公正党竞争。如果亲民联派系压不住 这些言论,民联将会在混合选区付出代价,西蒂玛丽安、朱基菲里博士、卡立沙末等更可能在两边不讨好下落马。这种情况最后或许只会让19901999年后在野党联盟分裂随后惨败的历史重演。

然而,即使民联成功夺权并消灭巫统,在朝的两个马来政党也不容易共存,可能最后还是像70年代的巫回结盟般凶终隙末。除非回教党能够找到与公正党在多元政治上竞争的基础,到时候,哈山阿里之流可能还是会成为党内主流,带领该党填补巫统留下的空挡。而公正党乃至回教党开明派在竞争压力下就不可能只好走三步退两步。

 

长久分裂与良性竞争

简而言之,我不认为308之 后马来西亚政治会出现“非族群化”的康庄大道。族群政治的成因不是因为巫统本质邪恶,而是因为它所建立的选举型一党制国家压制了非族群的分歧,结果,刻意 打造的“族群团结”(不管名堂是“马来人大团结”、“回教徒大团结”还是对立的“华人大团结”、“非回教徒大团结”)让主流的马来政治精英永远需要非马来 人来作为本身竞争的立功对象。如果“选举型一党制国家”的体制不改,改朝换代也终究是换汤不换药。

马来西亚政治要摆脱PKNS的 闹剧,主要的马来政党就必须各自找到本身“不排外性”的利基,在马来与非马来选民当中展开良性竞争。从这个角度去看,马来政治越分裂越好——如果有一天社 会主义党能够成为马来社群第四大政党,更是美事。至于这些政党怎样确立主要的非族群光谱以及本身定位(譬如:甲党支持中间偏右的经济政策与自由主义的社会 政策;乙党鼓吹中间偏蟮木谜呒由献杂芍饕宓纳缁嵴撸槐持髡胖屑淦蟮木谜哂氡J刂饕宓纳缁嵴撸环矫嫘枰车淖跃酰硪环矫嬉残枰 芄还睦缛悍至训难【僦贫取?SPAN lang=EN-GB>

在正面改变逐步出现前,我们需要的是洞悉大局与趋势的眼光和自信,不要堕入政治虚无主义的迷雾中,以“看化一切所以什么都不值得做”的犬儒姿态散播无力感。世界不欠你什么,没有义务要照着你要求的方式与速度让改变从天而降。

预告:

我主张马来政党应该持久分裂与良性竞争,绝非是从华裔角度出发,“己所不欲,竟施于人”。308之 后,我预测族群政治的逻辑很可能会让马华公会、民政覆亡,让华印裔选民结束长久以来分裂的局面。许多人认为这是过于乐观的想法,然而若然成真却是好事;我 其实是抱着悲观的心情做出这样的预测,因为我觉得非马来人大团结和马来人大团结一样都是坏事。为何如此?马华、民政又要如何才能力挽狂澜?且看下文分解。

黄进发是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比较民主化博士候选人,现任私人大学讲师、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主席。

点击:系列(一)巫统国阵族群政治 存亡系于非马来人?

没有评论: